网站首页 > 财富人生> 文章内容

蓝鲸财经总编辑军:真正的新新在生产方式和组织方式

※发布时间:2017/8/19 23:00:04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什么是新?这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在我看来,新除了介质的新之外,更主要是要有新的生产方式和组织方式。

  中服时尚全新专栏【新大咖谈】,邀请优秀的新领军大咖,谈新营销、谈新、谈新业态、谈新生活,财经的、民生的,他们从各自的视角出发,分享新运营的一手,纵论社会化营销的全新体验。

  蓝鲸传媒:拥有全国最大的财经人工具社区蓝鲸财经记者工作平台;专注于A股市场资讯提供和专家服务的金融数据服务商财联社;包括蓝鲸TMT、蓝鲸汽车、蓝鲸娱乐、互联网金融、蓝鲸教育等新矩阵群;为B端机构投资者提供服务的蜂网系统;专注自行业报道与服务的浑水自平台。

  与前几年相比,今天的行业变化更快,新闻生产此前的一些规律也在被现实打破。比如读者碎片化阅读的习惯,快讯的市场很大,“伪深度”越来越被抛弃。信息泛滥爆炸的背景下,有态度的新闻成为一些的追求。

  微博、微信、APP等新媒介平台的出现,对很多人产生了冲击,但是也为更多无法进入这个行业的人提供了机会,而这些人若是在以前,因为学历和专业的原因,是无法进入新闻这个行业的。正是这些人的进入,使得行业的竞争又空前加剧,又推高了行业的门槛。

  “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今天的行业,对从业者的要求更高,对管理和运营的水平要求更高,对商业模式的更大,但是提供的机会也大大增多。现在做,紧跟时代变化成为立足的根本,发展则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杰克特劳特于1969年在《定位:同质化时代的竞争之道》论文中首次提出了商业中的“定位(Positioning)”观念,48年来定位理论及其实践已影响全球,成为新竞争时期商业成功的关键。

  今天的读者面临太多选择,浩如烟海的微博、微信、APP和网站,要么想办法做到差异化定位,要么就是靠专业和规模成为行业领先者,否则很难在竞争中赢得读者。为了应付产品爆炸,人们学会了在脑子里给产品分类,有特点的产品才能够进入读者的视野。

  所以,我们能够看到,垂直化专业化的越来越成为方向,综合性的越来越难做。眼下,行业已经裂变成多个细分领域,在每个细分领域都已经产生一些优秀。

  比如,说起时政新闻就能想到澎湃新闻,商业新闻就想到界面新闻,科技新闻就想到36氪,股吧就想到东方财富网,投资者论坛就想到雪球,短视频就想到梨视频等等。

  澎湃新闻的定位是:“专注时政与思想的平台。以最活跃的时政新闻与最冷静的思想分析为两翼,生产并聚合中文互联网世界最优质的时政思想类内容。”如果你是时政爱好者,那么你安装一个澎湃新闻客户端就够了。

  界面的定位是:“最受中国中产阶级欢迎的新闻及商业社交平台,旗下拥有精品新闻业务界面新闻、专业投资资讯平台摩尔金融及中国最大设计师电商网站尤物。”

  不仅是这些知名大,一些自现在也已经占据读者的,并且保持较高的活跃度。比如日常写“毒鸡汤”的咪蒙,用武侠和历史典故点评社会现象的六神磊磊读金庸,专注理财日常的越女事务所等。就财经领域而言,腾讯的“棱镜”以调查和独家新闻取胜,给读者很多期待,而在证券、汽车、房地产、互联网金融、保险等领域也诞生了很多大号,这些大号在粉丝粘性和活跃度方面非常高,对行业的影响力也超过一般。

  做投资就是投资,做基金就是基金,有的新盲目追求社会热点新闻,时常变换内容的定位,名字通常命名为某某财经,内容庞杂但是“面容模糊”,这种号想要积累粉丝常难的,阅读量亦难以。

  新时代,时间变得越来越重要。一条新闻,早发10秒和晚发10秒,力可能就是天壤之别。现在的新闻场景往往是:某第一时间弹出一条快讯,读者手机上看到弹出提醒并打开,然后转发到朋友圈或者群,给更多的人,看到这个消息的人持续进行阅读和转发,点击量爆发式的增长。而晚发则很少有人再次点开同样的内容。

  在证券资讯领域,万得、同花顺、华尔街、财联社这些的快讯发布已经进入“白热化”竞争的阶段。一条新闻出来,基本能够在一分钟内完成发布推送,差距往往在几秒之间。其实它们抢的就是力。

  而为了完成这个赛跑,技术辅助必不可少。以财联社为例,通过技术手段400多个信源,抓取的新闻一屏实时滚动,至少两名专业编辑紧盯信息,发现有价值的立即进行处理,所以才能发布速度。而现在还有不少对新闻的是靠刷网站,几十个网站刷下来往往会耗费数分钟时间,如果发布快讯肯定落后。

  新闻只是技术在新闻业很基础的一个应用。现在做,应更多与技术融合。腾讯2017 年6 月发布的《人工智能时代:新闻业的谢幕与》报告指出,未来的行业将因其智能化连接而重新定义。Gartner 预计到2018 年,全世界将有60 亿台设备用上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正在把新闻业变成一个全新的内容产业的一部分。

  什么是新?这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在我看来,新除了介质的新之外,更主要是要有新的生产方式和组织方式。

  生产方式方面,现在的新闻从业者,除了正常的采访写作,数字可视化新闻、视频拍摄剪辑、VR 场景新闻制作等技能也需要经常用到。一个好的新作品,除了本身的信息量之外,呈现方式也越来越重要。

  另外,对新而言,个性化的表达也越来越受到欢迎。严肃的写作当然也需要,但是个性化的、有观点的、有血有肉的新闻作品(严格意义上不算是新闻作品)现在更受一些读者欢迎,因为这样的作品更方便读者获取信息。想象到你的读者,并且写给他看,才能够更好共振。

  美通社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17年记者薪酬和工作满意度相比 2016 年并没有明显提升,2 万元依然是月收入天花板。

  在通胀压力下,对很多传统而言,很多人的待遇并没有提高,有的甚至还在降低。某个主流财经今年很多员工的工资都降到了1万元以下,势必造员动荡,影响新闻质量。

  事实上,经营比较好的财经新有很多,关键是要真正具有新才能的人管理新,建立利益共享机制,激发普通员工的活力。

  本栏目分享内容均由嘉宾自主选择,均为嘉宾个人观点,不代表中服时尚立场。欢迎大家继续关注,更多精彩观点尽在【新大咖谈】!

  推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