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财富人生> 文章内容

CCTV-7《致富经》:新生居民

※发布时间:2019-5-26 8:38:16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2004年,仁和村突然多了一个新的名字:仁和社区。 随着称呼的改变,一系列的政策打破了农民平静的生活。开始动员农民搬迁到仁和社区去集中居住,搬迁的农户每个人还能补助4000元钱。

  林纪忠的老房子已经有30多年了,每年要翻修一次,修一栋新房子一直是他的一个心愿。哪知道这一犹豫到让林纪忠后悔了两年多。

  仁和村居民 林纪忠:“当时我们怀疑这个政策不能兑现,那知道后来政策兑现了,看他们搬进去后,道也能字,水电也通了,文艺设施比较齐全,顾虑也就打消了,现在要搬又没有这个政策了。”

  李素芳早在10年前就从乡村搬迁到了仁和街上。至于为什么会搬迁,她说出来的原因却让人有些意外。

  仁和村居民 李素芳:“就那个树,它不是结了果果,结了果果以后,它晚上它就掉下来,掉下来以就要把那个瓦房就打的响,打响了我就说什么东西在我们瓦房上打的,好像有点怕。”

  让李素芳下定决心搬迁到了街上,除了丈夫在外面打工,自己带着小孩单户独居的害怕,还有在农村生活的种种不便

  2005年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的一份报告指出:传统的农村住宅由于受历史条件、经济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规划缺失,公共设施难以向农村覆盖。农村能够像城市一样享受到城市文明和完善的公共服务成为众多农民的愿望。土地集中为实现农民的愿望提供了契机。

  邛崃市羊安镇推进城乡一体化办公室主任 龚军:“这种规模化,集约化的经营,就把这部分壮劳力解放出来了,壮劳力外出务工,而我们现在这样的农业公司,它就前期的工作,我们都是机械化,后期的这种工作,就不需要壮劳力了,我们的妇女,儿童,有些老年人,都可以做了。”

  邛崃市羊安镇镇委 杜浒:“如果说我们的土地向规模集中,刚才你提到的,就会导致我们的劳动力会解放出来,往什么地方去,那么就是必须要把我们离开土地,不依附于土地,而且土地进行流转的这部分人,进行集中的聚居,那么就有了农民向城镇,或者城市集中居住。”

  大规模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集中安置土地流转之后的农民,既节约耕地资源,又形成了良好的居住。从2004年开始,成都开始在全市规划建设600个农民新型社区。

  在邛崃市桑园镇黑虎村,离张国松老房子不到100米就是刚修建的集中居住区。张国松成为了第一批搬进去的居民。但是张国松搬了,他的母亲是怎么也不肯搬过去。

  何志君:“不,我们有房子,我们留在这里,他们住去,我喂点鸡呀,喂点猪呀,方便吗,老人吗,那边耍不住。”

  张国松:“那我每天都要去吗,我们住在,管的比较少,这里孩子住,这里没有什么,我们每天回两回,上午一回,下午一回,回去看一下。

  在成都的很多地方,新房子和老房子同时并存,看起来不怎么和谐,但是在农民集中居住的过程中,搬与不搬,完全按照农民的意愿。而且是搬到城镇还是搬到中心村,都是由农民自己作主。

  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 郑科扬:“这是一个生产力的解放发展的进程当中,农民有看到了,它能够给你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只有在这个时候,这个情况之下,才有可能做到,否则做不到。”

  邛崃市仁和社区 居民 李春花:“我跟我老公,多少年以后都是六七十岁的老头了。本来说想慢慢的这儿人烟稀少了,屋里无人照看,还有身体还有病,是不是,这是很难避免的问题。现在呢,最起码就是说,这儿各方面照顾也比较方便,这就是很现实的问题。”

  抱着各种各样的想法,从2006年开始,已经有236家农户自愿搬迁到了集中居住区。在今年67岁的任水源老人眼中,仁和社区带给他的是一份兴奋。

  从偏远的乡村搬迁到社区,很多农民也将在农村居住的习惯带了过来。马变成了晒场,绿地正好养鸡养鸭,杂物到处堆积,垃圾随意丢弃,农民和居民之间的差距就在这个像城市一样的社区出来了。

  邛崃市仁和社区党支部 雍长清:“我们都帮过很多家人吗,你不会清理的,我们再帮你清理,他开始他感觉不到,最后清理干净了以后,对了,他就感觉到很漂亮了,很好看了,就相当于在以前的时候,比如他可以随便吐口水,吐痰,但是他在这里看到这么干净的,他就感觉到一吐,别人就要看一下,他就不吐了,他自觉的就改变了。”

  从2007年开始,仁和社区开始推行一种新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叫做契约式管理。2007年2月8号,社区开始和居民签订社区管理契约。

  邛崃市仁和社区主任 平:“我们借这个春节到来之际呢,外面打工的也回来了,干脆把这些事情落实到实处,就把这些赡养呀,修建呀,还有这种乱搭乱建呀,等等这一块工作,就把它全部的契约化管理。”

  以前在农村居住,喂鸡,养猪,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每年还能卖一些零花钱贴补家用。现在社区不允许养了,农民在失落的时候难免有一些怨气。仁和社区借鉴土地入股的办法,想到了一个让农民养鸭不见鸭,养猪不见猪的办法。

  邛崃市仁和社区党支部 雍长清:“我们建了一个大型的鸭场,对了,你就是养鸭不见鸭,这个意思,你入股到鸭场去,你养的还是一种收入吗。”

  李素芳听到社区可以入股养李悦是谁儿子殖,如果养殖亏了会由社区赔偿本息的消息,尽管其他的人还在犹豫,她却第一个报了名

  李素芳:“我们该入800,那我就说,那入1000,入1000,后头他们说还有一些人,大部分都没有入,没有入就是那他们说你再入点吗,我说对吗,那我们再入4000,就我又拿了4000来入,所以我一下就入了5000。”

  仁和社区居民的养鸭场离社区有两公里远,农民入股养殖的鸭子都集中起来统一养殖了,而且现在的养殖却变成了订单养殖。

  鸭场场长:“等于是,我们公司聘请太丰,做专业化管理,公司管理,等于它给我们负责技术,回收产品。有就是4000股,4000人,一股100元。”

  2006年,仁和社区的居民通过土地入股和养殖入股,人均收入增加了500元。现在他们又在组织居民入股兴办养猪场和养牛场。

  集中居住以后,居住条件变好了,土地入股可以挣钱,养殖入股能够分红,这让刚刚结婚的司敬春放心了很多。

  司敬春:“过了年明年又出去了吗,等于明年出去就不担心这个家里面的房子没有搞好,假如像我媳妇,她在家里面住的也踏实了,如果没有搞好,我心里肯定不放心。”

  :“ 我们的社区的也比较优美呀这些的,绿化各方面都比较好,看到这些娃娃在素质各方面,我们觉得要养成习惯,让他自己,还有加上一些,有些它的文化素质不是很高,然后还没有时间管娃娃,然后也管不好,然后我们就想着,干脆我们请老师来管这些娃娃。”

  夫妻俩请来了两个老师,在课余和放假的时候学生学习,每个学生一个月收费80元钱,现在班已经有了20多个孩子。随着学生的增加,他们的班就可以赚到钱了。

  闫洪友:“我相信,教育呢,它本身是一个服务行业,我感觉,我自己认为,教育本身是一个服务行业,我们不仅仅是服务于学生的文化,服务于学生的成长,不仅是服务于现在,当前的成长,还要为他今后终生的发展负责。”

  这是位于成都市青羊区的书香社区。但是居住在这里的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这个地方几年前是个什么模样。

  其实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名叫战旗村的农村,原来只有2000多名农民的村庄已经成为了一个有着1万4千位居民的城市社区了 。在这里,再也看不到农民的影子了。

  成都市青羊区府南街道工作委员会 钟勋元:“现在应该是属于现在的城市,因为城乡一体化推动以后,我们的农村,已经居民,农民不仅是身份的转变,它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已经融入到我们城市的居民之中,已经彻彻底底的实现了城乡一体化。”

  2007年是很多社区新居民们搬迁过来的第一个春节,对于这个辞旧迎新的节日他们有着太多的。 就在这片快乐中,李春花显得有些心事。搅动她心事的就是在社区前面的一张招工海报。

  本文由七套《致富经》栏目提供,详细内容请登陆网站CCTV-7《致富经》栏目查询!

  注:CCTV-7《致富经》栏目时间:首播: 每周一至周五22:02--22:32 ,:每周二至周六13:52—14:22。

   文章来源于博贝棋牌850游戏

关键词:cctv7致富经